2021智博会期间天气如何?智慧气象“四天”系统给你答案

2021智博会期间天气如何?智慧气象“四天”系统给你答案

类别:上海助孕联系方式 日期:2023-12-02 12:24

8月23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1智博会)在重庆开幕。这期间重庆的天气情况如何,数字化、智能化又与气象监测有着怎样的联系?近日,笔者来到重庆市气象局,了解相关情况。

走进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四块“正在工作”的大屏幕十分抢眼,不断有数据、图像闪烁其间。工作人员专心致志注视着屏幕,实时捕捉细微变化,为气象预报做好准备。

“当前,我们正在做智博会期间天气的预报。”市气象台台长周国兵告诉笔者,屏幕上不断变化的等值线,显示的是未来大气环流的变化。根据预测,8月23至25日,也就是智博会期间,重庆中心城区以多云天气为主,有短时阵雨,气温在24至32℃左右。

据介绍,这四块大屏幕,分别代表着我市智慧气象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天枢”智慧探测、“天资”智能预报、“知天”智慧服务,以及“御天”智慧防灾建设,简称“四天”系统。而天气预报的精准性、灾害预警发布的及时性,正是通过“四天”系统“协同作战”来实现。

笔者从市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主任周浩那里了解到,8月7日至9日,重庆多地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大雨到暴雨,部分地区大暴雨,个别乡镇特大暴雨,19个区县的255个雨量站超过100毫米,这也是今年以来我市最强的暴雨天气。

对于此次暴雨天气的成功预警,除了气象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坚守岗位提供保障,“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也功不可没。周浩介绍,该系统及时预警,让相关地区早部署、早转移,“御天”的意思就是:为防御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系统可以智能发布预警信息。

据悉,“御天”系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将全市16000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与四重网格人员信息、雨量观测站信息进行关联匹配,一旦达到雨量阈值,系统就会自动向关联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把天气预警信息传达给最需要的人。

众所周知,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重庆的山地、江河占比更是达到76%。要想准确预报重庆8.24万平方公里的天气,谈何容易。

走进市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副处长廖峻介绍:“天上有气象卫星,地面有天气雷达,这两个’千里眼’联手,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天象,掌握天气实况。”截至目前,重庆已建成陈家坪、永川、黔江、涪陵、万州五部多普勒雷达,每部雷达覆盖范围达到200至230公里,每6分钟完成一次扫描。

而“四天”系统中的“天枢”智慧探测系统,就对接了自建的这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7颗气象卫星、2000多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并与周边省份气象部门共享12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12000多个地面观测站的数据,每日数据采集量达5TB,地面传输网络带宽120Mbps,形成了庞大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感知系统。

“有了’天枢’系统,天气监测更加精密,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周国兵举了一个例子:传统的天气预报是定点预报,通过一个站点的数据预报一个区域的天气变化,比如,我们以前用沙坪坝区国家气象观测站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中心城区的天气情况。现在就大不同了,我们用网格预报取代了定点预报,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网一样,我们把中心城区分成许多个2.5公里×2.5公里的网格,每个网格中的天气情况都可能不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中心城区的天气不再由一个定点来反映,而是精细地反映在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

精准预报靠什么来支撑?据介绍,这背后,是高分辨数值模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市气象局大力发展对流可分辨的集合数值预报和逐小时快速更新同化预报技术,建设了计算峰值达315万亿次、存储能力2.3PB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并与百度公司建立起气象AI深度学习平台,将AI技术深度融入“天资”系统。

“通过引入AI技术、发展客观算法,‘天资’智能预报系统集成了适合重庆本地的定量降水、气温、能见度、降水相态等23项预报技术,初步建立起传统算法加人工智能的先进预报算法技术体系。”周国兵说,2020-2021上半年重庆地区大雨以上量级降雨预报准确率较2017-2019年提升了13%,气温预报准确率提升了8%。

此外,“四天”系统中的“知天”意为知晓天机,为各行各业提供气象信息服务,该系统极具包容性,不仅服务旅游、交通、能源等行业,在森林防火方面更可大展身手。

今年4月底至5月初,重庆出现高温连晴天气,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一度拉响警报,“知天”系统加强森林火灾跟踪监测。5月1日,“知天”系统监测到了1个异常高温点,出现在酉阳县酉酬镇林区,疑似火灾。预警发出后,林区工作人员及时巡查,发现有村民正在燃烧油茶并迅速制止,消除火灾隐患。

在市气象局采访过程中,随处可见一句标语:“跳出小气象、做实大气象。”——智慧气象系统正在跳出传统“小气象”的圈子,拥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相互融合、彼此促进,不断刷新现代“大气象”的新局面。

(黄芸唐溪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