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信:一声承诺 一生践诺

谢延信:一声承诺 一生践诺

类别:上海助孕联系方式 日期:2023-10-03 12:08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

在我们的身边,在物华丰饶、底蕴深厚的怀川大地,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为履行对亡妻的承诺,为担起照顾亡妻一家人的责任,三十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亡妻的3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用真情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孝至爱之歌。

他,就是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退休工人谢延信,一个用一生的爱心、诚心、孝心和奉献延续诚信,用半辈子的光阴践行“八荣八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通工人。

信守承诺,他毅然搬家改姓

1973年4月,21岁的河南省滑县青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9月份,女儿出生,可妻子却因产后风于一个月后撒手人寰。临终前,妻子眼含热泪拉住延信的手,一遍遍地嘱咐他要照顾好女儿、爹妈和自己的傻兄弟。

看着刚刚建立起来即破碎的小家,望着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女儿,延信眼在流泪,心在滴血。他握着妻子的手,郑重地承诺:“岳父岳母也是俺的亲爹娘,内弟就是俺的亲兄弟,你放心吧!”同时,他忍住悲痛安慰两位老人:“爹、娘,兰娥不在了,俺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俺伺候,百年以后俺送终!”

料理完兰娥的后事,延信的岳父带着悲伤又回到170多公里外的原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上班。一年后,对未来生活深感绝望的延信的岳母也带着傻儿子不声不响地离开这个满眼伤痛的家,来焦作找老伴了。

为了妻子临终的嘱托,为了当年自己跪在老人面前所发的誓言,也为了给那个悲痛的家增添一丝欢乐,延信毅然在岳母离家两个月后,带着女儿撵到了焦作,在朱村矿附近的一个砖瓦窑打短工,以便随时照看自己的岳父母。为了打消两位老人对自己的顾虑,为了“死心塌地”地照顾好两位老人和呆傻的内弟,也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延信在极力说服家人后,改姓岳父家的“谢”姓。从此,谢家又多了一个儿子。

倾情付出,他演绎别样亲情

1979年10月,谢延信的岳父突患脑中风,全身瘫痪,长期卧病在床,直到1996年去世。在岳父重病的17年里,谢延信每天都给老人翻身、擦背,不时背着老人外出晒太阳,使长期卧床的老人从未生过褥疮、穿过湿衣服。

为了减轻岳父的痛苦,他自学护理按摩;为了给岳父治病,他依照偏方挖过草根、逮过蟾蜍,四处为岳父求医问药;为了给岳父解闷,他时常给老人读小说,并花半个月工资为老人买了一部小收音机。

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平时怕风,冬天怕冷。为了给岳母补充营养,只有逢年过节才吃肉的延信经常让岳母吃羊肉暖胃。岳母双手不能沾冷水,家人的衣服都由延信来洗。老人有个头疼脑热,他就守在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怕岳母冬天屋里冷,他咬咬牙花700多元钱给岳母屋里装上了暖气。

为了解决家庭生活困难,谢延信一边伺候岳父岳母,一边抽空到附近农村的砖瓦窑、建筑队、搬运队打零工,挣钱给老人买肉买水果补身子,而他自己在生活上则是能省则省。他的一日三餐就是自己腌制的咸菜。为了节省几元钱车费,每次给岳父看病,他都是用架子车送岳父去十几公里外的医院。1985年春节前,他竟骑自行车跑170公里,从焦作回滑县老家看望母亲。4元钱一双的凉鞋补了又补,他一穿就是6年。一件衬衣白天穿晚上洗,第二天再穿,他整整穿了10年。即使1990年他患了严重的高血压病,也舍不得花钱买药,听说醋泡花生能降血压,他一吃就是13年,直到2003年因脑出血住院抢救,他没花钱买过一片降压药。

名扬神州,他依然平凡如初

耀眼的光环和一系列荣誉没有改变谢延信的生活,更没有改变他做人的准则。煤矿系统奖励他1万元钱,他说啥也不要,没办法,单位设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后,面对奖金,他连数目都不问,只是说,这钱不能要。最后,有关部门用这笔钱给他买了保险。

不是自己的钱不能要,但是对公益性事业,谢延信舍得出手。2008年年初,我国许多地方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富有爱心的谢延信从电视上了解情况后,将1000元捐款送到市红十字会;从电视上看到四川汶川遭受地震灾害后,他当即捐款500元;在参加一位青年的婚礼时,他将一套《中华家训》丛书送给了新人,希望他们尊老爱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今的谢延信已经送走了妻子的3位亲人,依旧过着平凡平淡的生活。可是,他面对众多记者反复说过的一句话,却一直让大家记忆犹新:“做人要讲良心,要说一句算一句。我对妻子许过愿,不能说话不算数。孝顺老人是我的义务,我的亲生父母是父母,岳父母也是父母。一家人不生气就是甜,不生气就是福,在一块就是家。”(董柏生)


参考资料